白板紙的性質一般指其適合印刷用的印刷適性,包含其在運輸、倉儲過程中的一些表現特性。而其印刷適性是指在必要的條件下,復制一定質量的印刷品應具備的物理、化學性的綜合反映。白板紙的性質必須體現出最佳的印刷質量和色彩效果。紙張在滾筒運轉過程中,能使印版上吸附的油墨順利地轉移到其表面上,獲得完整、飽滿、層次清晰豐富的圖文印跡。
白板紙的印刷適性包括:紙張的孔隙結構與吸墨性;紙張的平滑度與可壓縮性;紙張的表面強度;紙張的酸堿性和紙張的含水量與伸縮性。
白板紙是由各種不同的植物纖維互相交織而成的一種網狀結構,在這種網狀結構中,纖維之間的孔隙中再填加一些填料、膠料、色料來滿足紙張本身應具有的特性。加入填料是提高紙張的白度、平滑度、不透明度;加入膠料是使紙張具有一定的抗水性,不輕易被水或其它液體所浸潤;加入色料,使白板紙具有更高的白度。白板紙的孔隙結構是紙張能夠吸收油墨的基礎,是報刊印刷晶滲透干燥的關鍵因素之一。因此,要了解紙張的吸墨性,就必須首先了解紙張的孔隙結構。因為白板紙的孔隙結構與油墨的滲透量、滲透速度、印刷平滑度、油墨的滲透凝固與干燥以及印刷品質量都有著密切的關系。
白板紙的孔隙結構主要包括紙張的空隙率,紙張的空隙率表示紙張內空氣容積與紙張體積的比率,紙張的空隙率可通過計算法和實驗測定法得到。白板紙的空隙率=紙張內空氣的體積(單位面積)/紙張的體積(單位面積)x100%從上面的等式中可知,白板紙內空氣的體積越大,表明白板紙的空隙率越高,這也驗證了白板紙孔隙結構中的狀況,紙張纖維越少,交織越疏,其纖維間空隙就越大,白板紙孔隙結構就越差。相反,紙張纖維越多,交織越密,其纖維間空隙就越小,白板紙孔隙結構就越好。
紙面上油墨的凝固與干燥是隨著空隙率的增加而加快,其吸墨性也增大,但在紙面的墨跡光澤度是隨著空隙率的增加而減小。
白板紙具有孔隙結構,白板紙的多孔結構決定了紙張具有透氣性、吸濕性、吸收性和可壓縮性,這是紙張能夠吸收水,油墨等物質的基礎。為了保證較好的印刷質量與印刷效果,需要印刷用紙具有較好的吸墨性。白板紙的吸墨性是指紙張與油墨接觸并使油墨轉印到紙張表面上后,油墨滲入到白板紙內并被吸收的性質。紙張空隙率越大,結構越疏松,其吸收油墨量就越多,反之則少,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白板紙吸墨性好差的原因。